2018年过后,PM2.5达标“俱乐部”成员新添浙江、黑龙江、吉林。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39个城市中,2/3的城市PM2.5不降反升,对于这些城市,环境部计划从5月8日起开展新一轮的强化监督工作。
你所在的城市是蓝天多,还是雾霾浓?
4月29日,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目前空气质量出现改善的好势头,也存在各地不平衡的情况。
21世纪经济报道发现,珠三角PM2.5浓度连续四年达标,浙江省也迈入总体达标行列,黑龙江、吉林等东北省份去年PM2.5年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而华北一些地区,特别是在2018-2019年秋冬季,出现了反弹。2018年10月–2019年1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考核的39个城市中,26个城市PM2.5不降反升,占比高达2/3。
今年一季度,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都出现了PM2.5浓度上升情况,分别同比上涨8.4%、9.2%。
刘友宾表示,从发达国家大气污染治理史来看,空气质量改善是一个长期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大气污染物浓度在快速下降过程中,遇到气候条件不利,部分时段出现反弹也是可能的,这是客观规律,重点是要看趋势、看发展、看长期。
对于稳定达标地区,如何巩固成效、继续改善是难题。而对于反弹地区,环境部将加强督查。
发布会上,环境部环境执法局首任局长曹立平表示,2018年6月11日至2019年4月28日,环境部调度1.96万人次,开展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工作。
接下来,对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39个城市,计划从5月8日起开展新一轮的强化监督工作。
达标“俱乐部”扩员
2018年过后,PM2.5达标“俱乐部”新添三员:浙江、黑龙江、吉林。
4月28日,浙江省对外公开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显示,11个设区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5.3%,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2018年全国169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浙江有5个城市进入前20强,分别为舟山、丽水、台州、温州、衢州。
吉林省对外公开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显示,2018年全省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0.3%,同比增加7个百分点,是国家实施空气质量严格监管考评以来最好水平。PM2.5平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2.4%。
1月31日黑龙江环境厅新闻发布会消息显示,全省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28μg/立方米,同比下降22.2%;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93.5%,同比提高4.4%。
今年上海、辽宁也有望实现PM2.5达标。2018年,上海PM2.5超出国家二级标准1微克。2018年,辽宁省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13.6%,若今年保持这一降幅有望达标。
刘友宾表示:“大气污染防治任重而道远,对于成效不敢过分引以为豪。”达标地区需要持续巩固成果,尽量不反弹、少反弹,不断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实际上,上述达标地区确实需要进一步改善。黑龙江、吉林仍存在重度污染。黑龙江去年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累计为24天,同比减少85天。吉林重度以上污染天数6天,同比减少36天。
今年以来,春种前的秸秆焚烧,导致2月底东北地区出现区域性大气重污染,27个城市出现小时重度污染,哈尔滨等5个城市空气质量指数爆表。
到了4月,沙尘肆虐,PM10污染致使空气质量指数再度爆表。
“坐办公室里看外面,天发黄,看不清外面的其他楼。早上出门还正常,就没带口罩。下班后完全不想走路,选择打车回家。”一位90后哈尔滨市民向记者回忆起4月中旬的“沙尘雪”。
一位哈尔滨车主则在某视频直播平台展示,一天之内经历沙尘暴、雨、雪,白色轿车表面又是雪又是泥。到处刷车都排队,擦了驾驶座前的玻璃就把车开出去了。
不许以气象条件为由搪塞
对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汾渭平原(11城)等重点区域来说,2018-2019年秋冬季的治理成效并不尽如人意。
2018年10月-2019年1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考核的39个城市中,2/3的城市PM2.5不降反升。
今年前三个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都出现了PM2.5浓度上升的情况,优良天数比例分别下降3.8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
因此,2018年10月-2019年3月的秋冬考核季,39城中部分城市恐难以合格。刘友宾也表示,一些城市PM2.5浓度出现反弹。
刘友宾认为,2018年秋冬季以来,总体上看减排力度并没有减弱,相关措施也是有成效的。
但受厄尔尼诺影响,冷空气活动较弱,大气污染扩散条件较前两年明显变差,加上少数地方前期改善幅度较大出现自满松懈情绪,使得一些城市PM2.5浓度出现反弹。这充分说明了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对由于工作不力完不成任务的城市,刘友宾表示,将依据规定严肃问责,不允许以气象条件为理由来应付搪塞。
环境部还将强化监督帮扶力度,督促各地“冬病夏治”,全面完成治污任务。对此,机构改革后新组建的环境执法局将发挥主要作用。
环境执法局首任局长曹立平表示:“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工作,是部里的中心工作,也是执法局重中之重的工作。”
据悉,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工作,统筹调度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力量1.95万人次,共开展22轮“压茬式”强化监督,现场检查各类点位66.6万个(家次),帮助地方查找并移交5.2万个生态环境问题,并全部拉条挂账,一盯到底。
5月8日起,将针对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39个城市,开展新一轮的强化监督工作。
“具体来说,我们将在去年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成果、加大力度、优化方式,在持续深入开展重点区域强化监督的同时,实施定点帮扶。”曹立平说。
此外,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还将持续开展,“一市一策”,针对不同城市存在主要问题精准施策,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