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从2019年试点转常规以来,采用券商结算模式的主动权益新基金募资规模占比达36%,刷新历年新高;目前已实施券商结算模式的公募基金总规模逼近6700亿元,是2019年管理规模的近12倍,规模增长非常迅速。
受访机构和业内人士表示,券商结算模式有利于基金公司与券商深度绑定,激发上述两类机构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活力,加速券商财富管理转型等。随着政策引导、权益市场修复,以及券商财富管理业务的高速发展,券结模式基金比例有望持续抬升。
券结模式募资规模占比增至36%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3日,今年以来新发主动权益类基金达168只(份额合并计算),募集规模为489.23亿元。其中,券商结算模式产品为63只,占比38.41%;券结模式产品募集规模达175.99亿元,占比35.97%,再创历年新高。
谈及券商结算模式在新基金中份额的快速增长,一家大型基金公司表示,券商结算模式基金发展加速,主要得益于多方面因素推动:一方面是监管的鼓励支持,为券结基金扩容提供了政策环境。另一方面,市场持续调整,投资者情绪较为低迷,基金公司更倾向采用券结模式同券商加强合作,为后期持营打下基础。
国联基金也表示,基金公司采取券结模式主要基于扩充销售渠道、做大产品规模等考虑。由于合作券商会投入更多资源和精力向高净值客户推荐产品,并进行长期售后服务,这有利于基金公司获得相对稳定的资金,也有助于基金经理做出长期优秀的业绩。
谈及券商结算模式的优势,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师汪璐提到,相较于托管人结算模式,券商结算模式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券商在证券交易过程中的监督作用。
汪璐解释道,券商结算模式要求基金公司在券商处开设资金账户,通过银证转账将管理人托管在托管人的资金转移到证券公司进行交易,交易指令需先传至券商系统,券商负责实时验资验券、监控异常交易并向交易所发送投资指令。这种模式下,券商不仅是交易通道,同时还直接参与基金的交易、托管和结算过程,扩大了其在基金交易流程中的角色和职责。
国联基金、上述大型基金公司也总结道,券结模式有以下几方面优势:一是基金公司与券商深度绑定,推动双方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尤其是券商的相关销售资源会对券结产品倾斜,有利于产品的长期保有量;二是券结模式下,异常交易监控更加精准,券商承担起对公募基金异常交易行为的监控职责;三是促使券商从传统的通道业务为主向财富管理业务转变,加速券商财富管理转型;最后,券结模式激发了券商和基金公司的创新活力,推动产品与服务的创新。
近5年激增12倍
券结模式基金规模逼近6700亿元
在新基金纷纷采取券商结算模式的助力下,全市场券结模式基金也越来越多。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实施券商结算模式的公募基金数量1104只,涉及基金管理总规模达到6692.93亿元,这一数据是2019年试点转入常规元年管理规模的近12倍。
从产品类型看,除了主动权益类基金外,货基、债基、公募FOF、对冲基金,乃至公募REITs都有实施券结模式的产品。
汪璐表示,尽管目前券结产品的市占率仍然较低,但呈现逐步提升的趋势,未来随着券商公募代销能力的增强、政策引导等多方因素,券结基金比例有望持续提升。
据她分析,一方面,券结业务加深了券商与基金公司之间的业务往来,在托管、两融、做市、机构业务等方面均可合作,拓展了券商增收的途径;另一方面,由于中小基金公司通常在各项指标上不如大型基金公司,银行渠道往往很难将其产品纳入重点代销产品名单,因此中小基金公司更乐意通过券结模式与券商进行深度捆绑。
上述大型基金公司也认为,券结模式较好满足了权益类基金的投资运作需求,对防范异常交易风险起到积极作用,因此预计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基金选择券结模式。与此同时,随着权益市场行情修复和券商财富管理业务高速发展,券结基金的整体规模有望进入阶段性上行区间。
国联基金也认为,随着券商公募代销能力的增强,未来新发权益类基金选择“券结模式”的可能性逐步增加。
不过,国联基金提到,券结模式能否成为市场主流,还需进一步检验和验证。该机构分析,首先,规模较小的券商或中小型基金公司在应用券结模式时,面临较大竞争压力。其次,券商和基金公司的合作意愿,以及双方在利益分配、风险共担等方面能否达成共识,也会影响券结模式的发展。最后,政策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格局的调整,都可能对券结模式产生影响。
此外,受访机构和业内人士还表示,券结模式有利于降低资金占用成本和运营成本,这在基金降费的压力下,有利于基金公司降本增效,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上述大型基金公司补充道,在券结模式下,基金公司不需要缴纳结算备付金、保证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资金占用成本和运营成本,风控也更高效。
“券结模式基金产品不需要缴纳结算备付金和保证金,降低了资金占用成本。同时,该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简化了交易流程,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国联基金也称。
编辑:小茉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