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冯尧
继阳光电源在中东揽获全球最大储能项目后,两大光伏巨头又相继将目标瞄向中东。
7月16日,TCL中环与晶科能源相继披露公告宣布,将联手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IF(以下简称PIF)旗下子公司,在沙特阿拉伯投建光伏硅片、电池片以及组件产能。两家巨头所投项目总投资额分别达到20.8亿美元和9.85亿美元。
在光伏产业的“至暗时刻”,中国光伏厂商“组团出海”似乎已成业内共识,此前天合光能和钧达股份已经相继宣布在中东投建产能。此外,来自国内的新能源厂商远景科技也在7月16日宣布与PIF成立合资公司,投建风电产能。
在业内看来,中东等“一带一路”沿线是新能源厂商海外布局的最佳去处之一,更何况当地还拥有强大的资本实力。
三大新能源巨头组团
根据TCL中环和晶科能源的公告显示,两家光伏巨头此次在沙特阿拉伯投建光伏产能的合作对象均为PIF。
TCL中环和晶科能源均与PIF的子公司Renewable Energy Localization Company(以下简称RELC)、Vision Industries Company(以下简称VI)成立合资公司。
其中,TCL中环通过新加坡子公司与PIF这两家子公司设立合资公司,投资建设年产20GW光伏晶体晶片工厂项目,总投资额预计约为20.8亿美元。
按照规划,TCL中环方面持股40%,RELC持股40%,VI持股20%,合资公司业务包括太阳能光伏晶体和晶片的制造、组装和销售。
而晶科能源则同样通过全资子公司与RELC和VI成立合资公司,建设10GW高效电池及组件项目,项目总投资约36.93亿沙特里亚尔(约合9.85亿美元)。
根据规划,合资公司股本结构如下:晶科、RELC及VI持股占比分别为40%、40%及20%。晶科能源方面称,资金来源为合资公司自有或自筹资金,合资公司将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资料显示,PIF成立于1971年,是沙特王国的主权财富基金,RELC则是PIF的全资子公司,是当地可再生绿色能源技术制造的领先企业。
而VI由沙特阿布纳延(Abunayyan)和阿姆哈迪布(Al Muhaidib)两大企业集团于2021年共同创立,旨在为沙特打造新能源全产业链制造能力,满足中东乃至全球新能源的巨大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TCL中环和晶科能源之外,来自国内的新能源系统厂商远景科技同日也宣布,与PIF、VI共同在沙特成立风电装备合资公司。
根据协议,该合资公司将进行风机及关键零部件的本地化生产制造。远景科技将是合资企业的最大股东,PIF是第二大股东,VI持有剩余股权。
“扬帆”中东
就在7月16日午间,全球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刚宣布在沙特阿拉伯揽获全球最大储能项目订单,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详见本报报道:全球最大储能项目落地!股价突然拉升)。
在国内新能源产能出海的大背景下,中东已然成为中国光伏新能源厂商眼中的“热土”。
近期,类似投资案例已经接连出现。例如天合光能选择在阿联酋规划建设5万吨硅料、30GW晶体硅片和5GW电池组件,项目分三期建设;钧达股份6月13日则公布,拟在阿曼投资建设年产10GW的Topcon光伏电池产能,项目投资金额约为7亿美元,分两期实施,每期5GW。
从能源结构来看,目前中东是全球最大的化石能源输出国,沙特70%的收入来自石油、天然气。
但沙特推出了2030愿景计划。据计划,到2030年,沙特可再生能源在其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达到50%,装机容量达到58.7GW,其中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形式。
紧随其后,阿联酋、阿曼、埃及、约旦、科威特等国也分别提出截至2030年到2050年不等的能源转型规划。这也为国内新能源企业出海中东带来了新的机遇。
此外,中国光伏新能源厂商将目光瞄向中东,还有另一重要因素。
一位光伏下游厂商人士告诉记者,原本欧美是中国光伏厂商的主要销售市场,但随着美国开启对东南亚四国的双反调查,令国内光伏厂商借道东南亚出海之路也受阻。“欧洲近期也要求40%光伏组件由本土制造,优先照顾本土产能。”
今年5月14日,美国宣告在原有的对华301关税基础上,对价值18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货品增添关税,其中太阳能电池的关税由25%提升至50%。与此同时,为期两年的东南亚四国光伏关税豁免权于今年6月6日到期后,美国重启了东南亚四国双反调查。
而欧盟近期也通过了《净零工业法案》,要求40%的光伏组件由欧盟本土制造。鉴于上述事件,中国光伏厂商的两大海外市场双双受挫。因此,国内光伏新能源厂商纷纷选择“扬帆”中东。
编辑:舰长
审核:陈墨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